「病人在自己手中離開也不是一兩次了,卻還是覺得那麼陌生。」
「前輩妳已經盡全力了,這就已經足夠了」
「我真的盡全力了嗎?我到底做的對不對?我所做的努力,對患者而言,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?」她問。
「醫生是人,前輩也是人」,他接著說。
「不知道對死去的患者來說,這能不能算是我失敗的藉口?」她再問。
這是韓劇裡的劇情,然而在現實生活中,醫者必須在醫院裡、病人和家屬前,收起所有情緒,必須看似冷血,不然很難繼續工作。「在醫院待太久會麻木,但是麻木是一定要的,因為當你還在感傷的時候,下一台刀已經推進來了,你沒有時間感傷」,一個外科醫師友人曾經這樣對我說。
「我們曾經天真地認為,我們可以扮演上帝的角色,可以抗拒死神」,曾是葉克膜團隊的柯文哲感嘆表示,歷經了許多生死離別,自己才開始領悟,醫師最大的敵人不是病人的死亡,而是病人的痛苦,才明白,醫者不是神,只不過是生命花園的園丁。
醫師很討厭病人在自己手中死亡,就算醫療團隊已經盡力了,那種心情還是很差,那是種能力、醫術被否定的感覺。然而,面對醫療的有限,當生命無法被好好留住時,醫者是否願意放過自己?
大醫院小醫師的故事,未完待續。
圖/ 韓劇《浪漫醫生金師傅》劇照